『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戳穿[2/3页]
朋友也好,敌人也罢,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会转变。
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是要冷静。
“情况就是这样,大家有什么意见?”
李文晋目光看向众人,淡淡地开口问道。
听到他的话,众人纷纷开始发言起来。
当然。
绝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对这个事情表示赞成,认为锦城市如果能够引入世界五百强级别的企业,对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是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
甚至包括李建军和郭守愚,对于这件事也是持着赞成的态度。
沈青云坐在那里冷眼旁观着,一直都没有说什么。
他理解这些人的想法,官场的处世哲学来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招商引资这种事情,怎么讲都不会是坏的。
但问题在于,他们并不清楚,这个正维集团不是什么好东西。
而且。
沈青云一直都认为,作为领导干部,很多时候一定要谨慎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因为权力这个东西,行善不一定有好果子,但作恶的效果立竿见影。
毕竟说起来,所有的事情人只能设计过程,而没办法左右结果。
当然了,有些事情的结果,其实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就在所有人都发言完毕之后,李文晋看向沈青云,忽然说道:“青云同志,你是怎么考虑的?”
听到这句话,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沈青云的身上,他们也知道,这位沈书记一向都是比较内敛的人,除非是涉及到他的工作,否则很少会发表意见。
所以。
李文晋的这个问题,有可能只是随便问一句而已。
“是啊。”
市长贺定国闻言也笑着对沈青云说的:“青云同志,你也谈谈你的想法吧。”
在他看来,沈青云估计也就是随便说几句,然后这个事情就能够定下来了。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咳咳,既然书记和市长都让我说,那我就讲几句吧。”
沈青云轻轻地咳嗽了几声,脸上的表情很平静,目光在众人的脸上扫过,随即淡淡地说道:“这个事情,我觉得咱们其实可以慎重一些。”
慎重?
听到这句话的一瞬间,所有人都一愣神。
“青云同志,你这是什么意思?”
常务副市长徐辉祖看向沈青云,不解的问道。
他没想到,沈青云会这么说。
沈青云的表情很平静,淡淡地说道:“我这是字面意思。”
说着话。
他轻轻敲了敲桌子,缓缓说道:“或许大家不清楚,那我给大家普及一下吧,正维集团的创始人叫汪文银,这个人是怎么起家的。”m.xündüxs.ċöm
听到沈青云的话,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他居然还了解正维集团的创始人汪文银。
贺定国跟徐辉祖两个人对视了一眼,索性没有说话,等着沈青云继续说下去。
沈青云也没有兜圈子,很快就把汪文银的崛起过程对众人介绍了一番。
汪文银的出身绝对算贫寒,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
身为一个标准穷三代,读书就成了他走出贫穷唯一的出路。
于是此君从小就成为了一个小镇做题家,汪文银身边的很多同龄人,要么被迫早早辍学打工务农,要么学业荒废只顾玩乐。
但汪文银硬是咬着牙,一边帮家里干活,一边挤出时间努力学习,在教育资源匮乏的乡村考上了金陵大学。
九十年代他大学毕业,分配到了魔都那边的一家石化公司,成为了一名月薪四百的高级技工。
汪文银总算是靠着读书改变了命运,拿到了家里务农一年也赚不到的月薪。
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九十年代的创业潮早就了无数一夜暴富的神话,汪文银对此心痒不已。于是在铁饭碗单位仅待了一个月,就带着四百块钱工资南下深城,投身创业大潮之中。
但是。
当他抵达深城之后,才意识到自己有点草率了,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自己别说创业了,连认路都够呛。
汪文银先后干过一些自己认为能赚钱的行当,比如当二道贩子倒卖港岛小商品、租车送货,但无一例外的都全部失败。
带出来的四百块钱很快就只剩十元不到,连招待所都住不起的他只能跑去桥洞打地铺。
尽管创业失败对汪文银的打击不轻,但他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随后,他选择做搬运工为生。
在当搬运工时他会特意去观察领导和客户的谈话,来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在搬运货物的时候,他还会专门去记下仓库里各种商品的信息。
就这样,汪文银不给自己留任何娱乐放松的机会,拼命去学习,去做事,他很快就从小搬运工升成了库管,又从库管升到了经理。
仅仅一年以后,对自己狠到极点的汪文银,就当上了公司的物料总经理,上任一年就拿下了四千万元的业绩,自己也成了百万年薪的金牌员工。
但就算年薪百万也只是给人打工,汪文银在工作的时候嗅到了生产电子元件的巨大商机。
于是,在总经理的位子上待了一年以后,汪文银就果断辞职单干。
有了自己的工厂以后,汪文银靠着卖电源线赚了不少钱,把自己的电子厂升级成了正威集团,业务范围从电源线扩大到了各种元件。
说到这里。
沈青云的目光看向众人,缓缓说道:“怎么样,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人的故事很有意思?”
常委们面面相觑,不得不承认,沈青云说的这个故事,确实有点动人。
李文晋眉头皱了皱,对沈青云说的:“青云同志,到底是怎么回事?”
“书记,您别着急。”
沈青云笑了笑,随即说道:“汪文银号称在全球范围内有三百多处各种矿产,坐拥七千亿人民币的市值,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铜王,对不对?”
听到他的问题,众人微微点头。
并不是他们瞎说,这本身就是正维集团的对外宣传口号。
“青云同志,这有什么问题么?”
贺定国眉头皱了皱,对沈青云说道:“你说的这个故事,恰恰不就证明了汪文银董事长的传奇么?”
哪怕到了现在,他也不觉得汪文银的故事哪里不对。
本身在九十年代就有这种传奇故事,如今不少富豪,都是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完成了财富积累。
甚至于。
哪怕在座的这些领导们,又有谁没有想过,如果自己当年更年长一些,说不定也是那个站在风口浪尖的弄潮儿。
而听到贺定国的话,沈青云叹了一口气。
看着众人,沈青云淡淡地说道:“按照正维集团的说法,汪文银能够崛起,是抓住了三次机会,对吧?”
“第一次是在九七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当时经济形势一片惨淡,工厂倒闭如多米诺骨牌,设备白菜价往外甩。在别人都避之不及的时候,汪文银却嗅到了商机。他四处筹钱,低价收购了大量设备。等到危机过后,这些设备价值暴涨,他借此机会创立了正威国际集团。”
“第二次就不用说了,零三年那次特殊情况,当时经济遭受重创,铜矿价格跌到谷底,很多人劝汪文银及时止损,但他却选择了逆势而上,不仅没有撤资,反而加大了对铜矿的投资。结果,等到特殊情况过后,铜价暴涨,汪文银赚得盆满钵满。公司营收一下子蹿到了一百亿!”
“第三次机遇是在零八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当时铜价再次跌入低谷,很多企业濒临破产。汪文银却再次逆势而上,大量收购铜原料和困境中的铜加工企业,等到经济复苏,铜价回升,他又狠狠赚了一笔。”
说到这里,沈青云的目光看向所有人,平静的问道:“说起来,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这样的一家公司,在全国各地是不是应该有不少产业园区?”
“额……”
听到沈青云的这个问题,众人都是一愣神。
随后看向了贺定国,毕竟他是市长,这个项目也是他在主导的。
“这是当然了。”
贺定国闻言点点头,对沈青云解释道:“我已经派人询问过了正维集团,他们确实在全国各地十几个地方都投资了工厂。”
“是么?”
沈青云笑了笑,随意的说道:“既然这样,那不如咱们市组建一个考察团,让正维集团派人带着咱们的考察团四处看看,参观一下他们的工厂,取取经,怎么样?”
“没问题啊。”
常务副市长徐辉祖一怔,下意识的答应着。
可说完这句话,他就愣住了。
因为徐辉祖忽然想起来,好像正维集团的那些谈判代表,绝口不提让锦城市这边去考察的事情。
看到徐辉祖的表情,沈青云淡淡地说道:“还有,我之前有让人调查过正维集团所谓的工厂所在地的城市贴吧的一些消息,结果你们猜怎么着,出人意料,正维集团所有的投资,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工。”
“什么意思?”
贺定国眉头皱了皱,看着沈青云问道。
别的都是小事情,唯独这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工,让贺定国感觉不对劲了。
“字面意思。”
沈青云淡淡地说道:“市长,同志们,你们想过没有,如果咱们给了各种优惠条件,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卖给正维集团我们锦城的土地,回头他们转卖给别人会怎么样?”
“又或者,他们虽然拿到了土地,但人家不开工,用这个土地找银行贷款,又会怎么样?”
听到这一番话,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当中。
他们忽然意识到,如果沈青云说的这番话是真的,那就像沈青云说的那样,恐怕这件事真的有猫腻了。
能够走到现在这个位置的人,就没有一个是蠢货的。
沈青云只是说出了一个可能性,他们就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
“青云同志。”
贺定国沉吟了片刻,对沈青云问道:“你有把握么?”
“市长。”
沈青云闻言缓缓说道:“你觉得,如果这件事的发展最终朝着我说的那个方向走过去,我们在座
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戳穿[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