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行酒令  我在民国打酱油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九章、行酒令[2/3页]

  钱玄大声仰天大笑道:

  “皖之孤家寡人一个,家中连只母苍蝇都没有。”

  众人皆哄堂大笑,倒是惹得汤皖羞涩难耐,面红耳赤,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人都崇尚早婚,过了二十还是没结婚,是要被鄙视的。卂渎妏敩

  但是又不能直接说,你们文化人的事情我实在掺和不了,人都是好面子的,汤皖也不例外。只得转而求其次道:

  “要不这样吧,你们说个其他惩罚,只要不违背伦理道德,我接了就是。”

  钱玄和迅哥儿俩人可不愿放过这个机会,继续声讨。汤皖反正顶这个厚脸皮,飞花令肯定不来了,免得自讨苦吃。

  还是太炎先生出来打了个圆场道:

  “皖之年龄最小,以礼待之,可让;国学非他擅长,当让;常言道:诗词歌赋,不如让皖之任选一样!”

  汤皖顺着阶梯就往下爬,也顾不得旁人大笑,想了想,计上心来,便道:

  “那我就唱歌吧,唱的要是难听,尽可捂住耳朵,我不怪他!”

  挺起胸膛,迎着众人,张口便大声唱到: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可能是饮了酒,也可能是吃饱喝足,更可能是这首歌对这个时代赋予的意义更深刻。尽管没有专业歌手唱的那么动听,甚至高音有些嘶哑,但却深深的吸引了众人的耳朵。

  两条大河横贯中华大地,一条在北,一条在南,自西边高山而下,蜿蜒千里东流入海,几千年来皆如此,哺育两岸的一代又一代的穷苦大众。

  八百里皖江,成就了一片自古以来就繁盛的鱼米之乡,谱写了一首首英雄赞歌。汤皖想起了小时候去江边外婆家,那时候没有通车,近点地方全靠两条腿走,累了就让父亲背着,母亲在后面托着!

  走过大片翠绿的稻田,走上长江边的高高的沿江大堤,两旁有茂密繁盛的芦苇荡,远处的江面上行驶着各式各样的船只,发出刺耳的汽笛声。

  不知道此刻的他们

第九章、行酒令[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