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1章 教育布局  三国:陛下何故造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11章 教育布局[1/3页]

  卢植与蔡邕二人想不明白董默如此布局的用意,但是董默却非常清楚教育的重要性。

  他需要的不单单只是军事人才,同样在政治,文化,民生,经济等等各个方面,他都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

  在认知到世家几乎垄断大汉的教育之后,董默很快便认识到了现如今董卓势力最大的弊病。

  对于荀彧荀攸这般的人才,董默还是非常看重的,非常想要将他们收入囊中。

  但是当董默做出些许尝试的时候,这些人才便直接连夜逃出长安。

  其根本原因不是所谓的董卓残暴,更不是董默年幼或者声名不显。

  真正让荀彧这般的世家子弟放弃董卓的原因是出身。

  如今已经不再像是春秋时期那般重视血统,但是在这个世界的大多数知识分子眼中。m.xündüxs.ċöm

  良家子的身份高于商贾,豪强的身份高于良家子,士族的身份又高于豪强,而世家的身份又普遍高于士族。

  良家子出生的董卓,在世家大族眼中跟乞丐没有什么区别。

  一个乞丐身居高位已经很让这些世家不满,他们又怎么可能会真心投靠董家,并且为董家效力呢?

  所以不论荀彧荀攸是否对汉室保持忠诚,一但董卓对她们流露出招揽的意思,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离开。

  而世家士族之中,虽然也有如王允一般的人并不排斥董卓当政,但是他们接纳董卓当政的前提是董卓忠于汉室。

  如果董卓对汉室流露出丝毫的野心,这些人便是汉室最后的卫道者。

  故而对于董默来说,想要取汉室而代之,最大的困难首先便是人才。

  在知识垄断的这个时代,士族以下的阶层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限的,故而在三国时期,猛将多起于市井,而能臣多源于世家。

  董卓麾下并不缺乏猛将,但是能够为董卓治理地方的人才却并不多。

  故而在争夺天下之前,便必须得布局培养出足够的人才。

  人才包括但不止于军事,政治,所以董默意图

第111章 教育布局[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