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3章 广华夏之学问,立中华万世之基  三国:陛下何故造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13章 广华夏之学问,立中华万世之基[2/3页]

  ,望着桌子上的饭菜馋得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

  只是他的父亲正在写信,所以卢毓也只能够与母亲一同等待。

  卢植在一封竹简之上认真的写下了一个又一个文字,但是当这一篇书信书写完毕之后,他又觉得十分不妥,急忙用刻刀将上面的文字削去。

  原本厚实的竹简很快就变成了薄薄的一片,卢植对于自己书信的内容始终不怎么满意。

  最终他的脑海中响起了董默与他说过的话,沉思片刻之后,他咬牙将这句话书写在了竹简之上。

  小卢毓高高踮起自己的屁股,并没有看清竹简上的内容。

  他却隐隐约约看到了第一行文字,上面赫然写道:“郑公亲启。”

  卢植已经算得上是海内闻名的大儒,而能够配得上他一句郑公的人,恐怕也就只有现居北海高密县的郑玄。

  当卢植的这一封书信离开长安城的同时,长安大学的消息也已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开来。

  与这些消息一同传开的,还有长安大学门口的石碑,以及石碑之上那四句振奋人心的话。

  许多世家因此而陷入了沉默之中,更多的世家却是因此而惶恐不安。

  抵制董卓的声音没有再一次响起,所有的世家都在观望,都在等待着第一个振臂一呼的人。

  长安大学招生完毕之后,董默将政务交给了贾诩代为处理,他自己作为校长,亲自带领陈忌,典韦等人在长安大学之中开设科目。m.xündüxs.ċöm

  董默并没有直接将后世的物理化学等等搬出来教授这个世界的学生,而是从最基本的启蒙开始,他提前编撰出来的三字经与百家姓作为启蒙刊物拿出来为毫无基础的孩童启蒙。

  而那些已经有过一定基础的学子,则被交给卢植,蔡邕等博士传授论语等进阶知识。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适应的学问,并非是最先进的学问与知识就是最好的。

  董默必须得考虑其中的适应性,也必须得考虑他那些新知识给这个世界带来的

第113章 广华夏之学问,立中华万世之基[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