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三千四百四十八章 天经地义[3/3页]
努力无效之后,中郎们也只能以本性难移做解释。
你让叶欢不张扬,就像让定边军不会打仗一样,属于白日做梦。
内中真正的原因,唯有叶欢自己知晓,黄巾也好,西凉也罢,在他眼中,都是大汉子民,逼不得已,能不杀,也尽量不杀。
卢植一直觉得,讨伐黄巾战场上的叶欢,不如边疆之时,正是此因。当然,黄巾众将不会同意卢中郎的想法,让不让人活?www.xündüxs.ċöm
主将如此,上行下效,定边军自然也是这般性格。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大小千百战,他们的特质,从来没有改变过。
与定边军作战无数次,许褚自然了解,对手的独特之处。也要承认,这一招的确有效,攻心为上,叶欢算是得其中三味。
关羽与叶欢为敌的时间不长,但对定边军这个习惯,也很了解,甚至有点羡慕。他很清楚,这一招,恐怕也只有定边军能用。
优势一方对劣势一方劝降?在定边军士卒将校眼中,自己永远是优势一方,哪怕人数相差悬殊,也改变不了他们的想法。
曹军众将形容定边战力,用的最多的,就是一个“硬”字。广陵之战后,关羽对之有了亲身体会,感受更为深刻。
叶欢不是个目中无人的人,但在战场上,却有“目中无人”的气势,后者绝对是褒义词,他的气势,感染了所有麾下士卒。
以多打少,我们优势,人数相等,我们优势,众寡悬殊,我们优势。哪怕是身临绝境,依旧是我们优势,信念无法被改变。
劝降之言,出自他们口中,就是带着,天经地义的意味。眼前一样,疑似“十二队”的伏兵,言语中皆含彪悍之气。
“传我军令,集结列阵,骑军下船反击,不可胁迫士卒。”许褚的军令下的很快,关羽闻之亦是微微颔首,必须如此。
眼下要逼迫荆州水军与定边军作战,等若将他们往敌军那里送。许褚显然也看到了,猝然遇袭,他是十分冷静的。
第三千四百四十八章 天经地义[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