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三千四百六十三章 针锋相对[2/3页]
在最喜欢的动作,手指太阳穴和麾下来一句,要用这儿。打仗不动脑筋,就成了呆仗,动了脑筋,敌军会难受。
同样的道理,曹军军官不是不动,但没有定边军那一套形成系统,且有无数实战支撑的理论,他们在反应上,便不如定边。
关羽许褚身为大将,临阵反应是极快的,许褚亲自上阵,延缓水战的形势,但他心中清楚,只要蛟龙有水军来,很难与抗。
一旦有了这种判断,他就会排除在水上与蛟龙军大战的战术,明知打不过还要打,是愚蠢。让全军和辎重下船,便是顺理成章。
由此再推下去,想要继续走水路增援荆州战场,恐怕也很难成立。当蛟龙水军出现,以对方战将的指挥,是不会给你机会下船的。
真若如此,虎豹骑也好,飞獠雄骑也罢,战力都会浪费。于是乎,许褚必须构思一条新的战术,眼下来看,他是可以确定的。
唐河之处,距离主战场,不远了,与其要承担蛟龙军随时可能发起的水军攻击,不如在此刻就下船走陆路,或许更快。
抛开快和慢,走陆路的危险,要小于水路。且一旦定计,所有的动作都要加快,以许褚对定边军的了解,援军必然将至。
舍弃荆州水军,自己率领虎豹骑和关羽的朴刀手走陆路,直插荆州两军交战之处。许褚的战术思路,在回船的一刻无比明晰。
拓领的西北方向,有道路可通南阳,前方的八十里,崎岖难行,但在过了八十里之后,道路会变得也来越为宽阔。
具体的地形,都在许褚心中,曹军这几年学习定边军的成果,也体现其中。若不是烂熟于心,恐怕虎痴的决断,不会那么快。卂渎妏敩
不断追逐蛟龙一军的战斗中,关羽对唐河的激战,没有放下关注。当更多的骑军士卒下船,辎重被搬运下来,他亦有所悟。
他的视角,许褚的决断是对的,蛟龙军在水战上的优势,比其骑军步卒更加明显,前者还有一战,后者可谓相差悬殊。
有了准确的判断,还要能及时而为,看虎豹骑的速度,也能看出许褚的坚定程度。关羽的眼光,不时就会看向东南方向。
那里是唐河的上游,敌军的援军要出现,多半会在这个方向。
二将之间能形成不需要言语的默契,对战局是定然有利的。至于他们对战局的判断到底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战来检验。
后续的战局,的确证明了许褚的判断,是正确的。唯一的不同在于,最先出现在战场上的援军,是从河边的陆路而来。
那是周必亲领的两千蛟龙一军士卒,在得到前方传讯之后,他们的行军速度提到了极致,与十里之前下船集结,飞奔而来。
急行军之中,周必是看不见前方的战局的,但他知道,自己的麾下一定陷入了苦战之中,响箭传讯的频率,慢了下来。
距离战场一里,蛟龙军的行军速度稍稍放缓,
第三千四百六十三章 针锋相对[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