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6章 诸葛亮的发现  三国:陛下何故造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376章 诸葛亮的发现[3/3页]

  备这样无偿的提供他们帮助,但是避免了许多百姓饥寒交迫的命运,但同样也让一些百姓因此而变得懒散。

  诸葛亮曾经借宿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主人也是十分的好客,在招待诸葛亮一行人之时不可谓不用心。

  但是诸葛亮却发现春耕时节即将到来,这家人却丝毫也没有紧迫的意思。

  他有些不解的开口询问,却得到了一个让他头皮发麻的答复。

  “使君每年都会派人来赈济百姓,就算是耽搁了春耕也不会被饿死。

  客人尽管放心住下…”

  虽然对方十分热情好客,但是诸葛亮却并不敢接受他的好意。

  这看上去似乎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却也让诸葛亮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中潜藏的危机。

  随后诸葛亮又陆陆续续的游历了琅琊的许多地方,住进了不少百姓的家中。

  虽然大多数的人依旧还是淳朴而又勤劳的,但依旧有一小部分的人逐渐的成了刘备治下的寄生虫。

  最后诸葛亮想起了在长安之时所学到的知识,在董默的政治思想中,从来都没有无偿赈灾的说法。

  但凡什么地方遇到了灾荒,他会在第一时间调拨粮草到当地,但是却并不会直接把这些粮食分发下去,而是会要求灾民做工。

  工作最多的是修缮城墙,开垦荒地,修缮道路。

  诸葛亮之前还不明白董默做这么做的原因,你时常担忧有官吏会借着以工代赈的名义压榨后奴役百姓。xündüxs.ċöm

  但是当他见识到了刘备仁政的遗祸之后,心底便逐渐的有些理解起了董默。

  而后他便忍不住在心底感慨“若董公真是一心为大汉效力,当真是我大汉之幸。”

  但是他的心底也非常清楚,以董默的智慧和野心,他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情,绝不会是一个真正甘心趋居人下之人。

  在想明白了这些事情之后,他便越发觉得董默的可怕,也越发觉得自己的不足。

  于是在昭宁九年一月末,诸葛亮与黄承言一行南下荆州拜访水镜先生司马徽。

第376章 诸葛亮的发现[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