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33章 董默的家书  三国:陛下何故造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833章 董默的家书[2/3页]

  时的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

  当食盒被摆在董默面前的时候,董默期待的打开食盒,便发现食盒之内竟然是一团黑乎乎的霉团子,哪里有任何糕点的模样。

  他张了张自己的嘴,理智终究是回到了他的脑海之中。

  他忍不住以手扶额,随即轻笑了一声。

  看了一眼那黑乎乎的糕点,毕竟他想到了该如何回信董乾。

  “吾子董乾:汝信与糕点为父已收到。

  吾儿甚孝,本该尽食糕点以全吾儿孝心。

  奈何时隔半月之久,糕色如墨,食之恐腹泻不止,乃止于唇齿。卂渎妏敩

  回信之日,托信使带回乡亲所献之粟米三升,望吾儿食之。

  另汝信中所言,为父尽知也。

  汝外公,吾岳父温侯,国之上将,天下无双,专宠于汝,切不可仰仗生事,以免为岳父招惹是非,惹来朝堂非议。

  汝母吕夫人,为父相聚之时多恩爱,相别之时多相思,实为父生平之挚爱。

  汝为吾子,当替为父代为照料,若有忤逆不孝之举,为父归家之时绝不轻饶。

  汝舅吕安,小妹刘平,同伴典满,皆同代少年,当结友好,莫自恃身份而有所轻慢,为父殷切之望,吾儿慎处。

  尔今九岁,蒙学有成,吾心甚宽。

  然君子之学不止于学,而重在德。

  蒙学之后,当多读圣贤之文章,启迪思想,开拓见闻,广修善德。

  汝为吾子,当为长安年轻一代之表率。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心有思念之情千言,片纸难书!

  …”

  在董默写完了自己的家书之后,又仔细的看了几遍,这才亲自将其收好,然后命信使传信长安。

  就在在董默的家书方才送出去之后不久,他却是突然间收到了来自北方的传信。

  公孙康出兵攻打三韩,最终因为瘟疫的缘故,导致三韩之地最终一个活口也没能留下。

  甚至包括公孙康这个辽东太守在内,所有人都死于瘟疫。

  按理说此时本该是吞并辽东的最好机会,但是随后李世又传回一封书信,说他麾下的益州儿郎在经历了北方的冬天之后,接连不断的生了大病,部分的儿郎已经开始思念故乡,逐渐的生出了返乡之念。

  他在信中写道,希望董默能够让他重新在幽州招募兵马镇守幽州,允许他放归麾下的将士。

  董默闻言之后沉思了良久,随即写了一封准予他分批返乡的书信。

  最后董默也从书信之中得知了鞠义的事情,同样也得知了鞠义用百姓钳制守军的卑鄙举动。

  随后董默书信李世,让他暂时领兵回幽州,同时任命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接替成为辽东太守。

  在接到了董默的命令之后,李世短时间内也没有想明白董默这么做的用意。

  他已经围城半年的时间,城中的粮食想来也消耗了不少,这个时候放弃围城无异于是在半途而废。

  在经过了短暂的思索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董默的判断。

  故而就在垂拱七年四月底的时候,李世率领着他麾下的军队退回了辽东。

  公孙康虽然有两个儿子,但是这两个儿子都十分的年幼,况且没有个人意识,根本就没有办法接替公孙家。

  故而现如今公孙家的一切都是由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在打理。

  不单单是公孙康的葬礼,同样还有辽东的军政事宜。

  在见到李世的时候,公孙恭哭哭啼啼的拉着李世述说现如今公孙家的危机。

  表面上是在说公孙家的凄惨,然而却是在含蓄的内涵李世,似乎是在说公孙家现如今的悲惨局面都跟公孙家投靠了董默有关。

  不是公孙家投靠了董默,也不会招惹到曾经公孙家的盟友袁熙,自然也就不会有诸国联军攻打辽东的事情。

  公孙家是主动投靠董家的世家,如果李世这个幽州当家人不能够给予公孙家补偿,而是借机取缔公孙家的话,恐怕也会让幽州的其他世家感到不安。

  李世如何不知公孙康的想法?

  现如今的他刚刚成为幽州之主

第833章 董默的家书[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