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43章 寇准:我有两人举荐,岳飞和包拯[2/3页]
两千精骑,袭破大明粮草大仓,明军便会暂行退兵。”青年当仁不让抱拳答应,一副‘舍我其谁’的姿态。
就在几人打量着这位身处皇宫居然半点都不怯场的青年时,范仲淹忽然想起什么:“你便是岳飞,岳鹏举?”
岳飞正色道:“正是卑职。”
范仲淹颔首:“三年前我命辛弃疾前去讨贼,他与我说起过你百骑擒贼之事,之后听闻你为父奔丧,如今可是丧期已满?”m.xündüxs.ċöm
岳飞也点头:“是。”
“有你领精骑出兵,我是放心的。”
范仲淹说完,便对赵祯介绍起岳飞三年前的从军经历。
起于微末,却多有军功。
若不是回家奔丧,这会指不定已是大宋一员战将。
有寇准和范仲淹两人保举,并且岳飞也有从军立功的记录,虽然这小子看上去年轻的过分,但赵祯还是点头选择信任他。
“此事我准了,枢密院即可启用岳飞为将,先行奔赴北海。”
赵祯一句话,吕夷简带头答应。
寇准顿了顿,才继续道:“大明不遵盟约,此番决不能轻易放过。有鹏举逼其撤兵,如此只需再选一员大将,领兵于他回撤路上伏击。即便不能将来犯明军全歼,也能将其重创。”
这次不等吕夷简询问,韩琦便先一步开口:“寇老您觉得京师里谁合适领兵?”
寇准犹豫了片刻,才对赵祯道:“官家以为国舅其人如何?”
国舅?
曹国舅?
赵祯的皇后,乃是大宋开国大将曹彬的孙女。
而寇准口中的国舅,自然是曹皇后的亲弟弟。
曹佾(yi)。
曹家在大宋立国之前,就是出了名的武将世家。如今传到曹佾这一代,虽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但这么多年也是多次担任武官,如今还兼任着建武军节度使。
而寇准之所以没提其他人,只说了一个曹佾,也是因为此时此刻,大宋太需要一个官家能够放心,并且知兵能战的大将来领军了。
不然换做其他人,万一半路又杀出个监军。
那真是叫天不灵、叫地不应。
“臣附议。”
“老臣也觉得国舅能担此重任。”
第143章 寇准:我有两人举荐,岳飞和包拯[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