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3章 寇准:我有两人举荐,岳飞和包拯  综武:卧底大唐,扶持李秀宁登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43章 寇准:我有两人举荐,岳飞和包拯[3/3页]

  辛弃疾与吕夷简同时点头,一旁晏殊和韩琦却是没多说什么。他两人在枢密院,最大的作用其实是调和吕、辛二人的矛盾。

  赵祯其实最喜欢眼下这种‘其乐融融’的场景,点头道:“那好,一会便招曹佾入宫,我有话吩咐他,也让他在出征前,与皇后叙叙话。”

  等官家点头,辛弃疾才开口询问:“寇老,大唐那边?”

  “大唐也要打,但并非现在。”

  寇准缓了口气,随后叹道:“大唐虽才立国,但国力昌盛不可小觑。眼下又多出一位少年都督,我大宋若要与之开战,便该全力以赴。”xündüxs.ċöm

  “老臣之见是先快刀斩了大明伸出的胳膊,再回过头专心对付大唐。但在此之前,为了不让大唐有机可乘,可以谈判出使之名,与那大唐都督斡旋。同时将杨家将兵权还于杨府,让他们择机配合使者,尽可能将大唐拖住。”

  “如此最多两月,我大宋就能调转头,好好与大唐说道。”

  要不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哪怕是范仲淹都觉得颇为头疼的局面,在寇准的眼中,却是能拿出最稳妥的解决办法。

  听他这么说,赵祯索性问道:“老国公可还有贤才举荐?”

  “官家英明。”

  寇准先是点头,随后看向另一侧的青年:“官家可还记得,天圣五年进士科有一少年中榜,之后入大理寺一年,又外放昌州知县。”

  天圣五年?

  那会他赵祯也就刚登基五年,还没正式亲政。按理说不会有太多印象,但有个名字却是让他记忆深刻。

  那年出了大宋开科举以来最年轻的进士,比当时的他还小两岁。

  赵祯这会再看青年,目光不由愈发透亮:“你是包拯?”

  皮肤黝黑的包拯点头道:“草民拜见陛下。”

  赵祯问道:“你这几年去哪了?”

  包拯答道:“家中双亲亡故,草民辞了官,在家守孝至今。”

  好嘛!

  又是一个刚守完孝的。

  不得不说,这是真的巧。

  寇准这时开口:“官家,老臣举荐包拯为使者,前往邓州与那大唐都督谈判。”

  赵祯点头:“好,便以包拯为使!”

第143章 寇准:我有两人举荐,岳飞和包拯[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